父亲,子孙后代的典范

时间:2022-11-25 16:38:27  来源:肇庆文明网

《父亲,子孙后代的典范》

肖锋

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那一年,父亲在观音诞那天来到了这个世界。

前年的仲秋,那天依然是观音诞,父亲安详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生前立下“爱党爱国,感恩戴德,严禁赌博,助人为乐”的家训,成了我们家的“传世之宝”。

父亲的一生,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艰苦岁月。

解放前,祖父祖母带着父亲他们五兄妹受尽了苦难,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救星——中国共产党。当时父亲一家人分到了房子和田地,终于告别了到处流浪的生活。

从此,“忠于中国共产党”便成了父亲一生中的座右铭。

1950年,父亲刚满十三岁,就加入了民兵组织,为地方治安尽职尽责。深夜,当地方党员干部召开会议时,父亲穿着草鞋和单薄的衣服,持着梭标站在门外放哨,就算下着再厚的冰雪,依然坚守岗位。

父亲对党忠诚,表现良好,十六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合作社的副社长。从此,父亲在集体工作中更加以身作则,脏活重活,总是身先士卒。

几年前,我回老家看望父母时,有个老奶奶亲口对我说:“你父亲简直就是一个活菩萨。过苦日子那几年,他宁愿自己家里吃糠咽菜也要帮助他人度过难关。”

确实如此,娘生前也和我讲过这些事,我也有点印象。

父亲和娘结婚后,依然按照以前的方式去救济别人。曾经身为孤儿的娘虽然很支持丈夫的做法,也难免有点埋怨。父亲常常笑着对娘说:“是共产党救了我们,如果没有共产党,我们或者已经不在人世了。”

娘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只好由着父亲。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有位刘叔叔因为妻子生病,看了很多医生都没用,最后去市人民医院检查,原来是严重的胃溃疡,医院要求病人马上住院并进行手术。刘叔叔家里本来就没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将自己的房子拆了,卖掉木材,才凑够妻子做手术的费用,之后一家人住在低矮的瓦棚里,忍饥挨饿。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将全家人一个月的口粮全部送给了刘叔叔,叔叔千恩万谢。父亲说:“不用谢,要谢就谢共产党。”

其实,六十年代末期的农村,大家都穷,父亲更是上有瘫痪的老母亲,下有三个年幼的儿女,收入来源一样是靠集体那点工分。

那次,我们吃了一个多月的红薯煮萝卜。

改革开放之前那些年,村前的公路上常常会有些因为天黑而错过住店的残疾人,父母遇到了就会无条件的收留他们,让他们住在我家本来就很窄小的屋里,还包吃包住,将我和弟的床让给“客人”。

记得是一个隆冬的夜晚,天上正下着大雪,父亲带了两个双目失明的中年人回来,并嘱咐娘做饭给他们吃,娘将父亲拉到一边轻轻地说:家里已经没米下锅了,只有红薯和凤凰萝卜(一种很圆的萝卜,和榨菜相似)。两个盲叔听到了娘说的话,连忙将肩上的长黑布袋子解开,叫我娘拿盆子过去。娘不解其意,将盆子递到他们手里,只见两个盲叔将布袋口倒过来,雪白的大米全部倒进了盆子里,足足有五六升(农村量米的竹筒,一升约为1.6市斤)。父母知道盲叔的意思,连忙阻止,并将盆子里的米倒回袋子里,只留下一升左右用作他们的晚餐。此刻,两个盲叔感动得倒地便拜,父亲连忙扶起他们,并说出那句话:“我是共产党员,要谢就谢共产党。”

我永远记得那晚,我和弟弟在楼上的草窝里被冻得直哆嗦。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好政策一个接一个的出台,我们家和全国的老百姓一样,在生活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是,昔日舍己为人的父母已经在慢慢变老。不过,父亲爱党爱国、正气善良和乐意助人的性格依然没有改变。凡是村里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他还是走在最前面,用正能量去感染自己的儿女和周围的人。

父亲所做的一切深深的影响着我的一生。从1991年我从湖南邵阳来到广东省封开县江口镇台洞村做乡村医生开始,就严格按照父亲制订的家规去约束自己,尽自己的所学去帮助他人,并和两广(广东省,广西省)有志之士创办了以扶助山区特困学生和关注抗战老兵的公益协会,曾多次被南方农村报报道,还应邀参加了封开县检察院举办的《道德从点滴积累 文明从我做起》道德讲堂报告等公益活动。

父亲虽然一生为农,但他始终将党和国家放在第一位,对儿女言传身教,对他人以身作则。虽然他只是一位普通农民,却从来没有拖欠过党费。重病期间,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总是念叨着党费是不是交了。父亲在临终前几天,还对床边的子孙们再次叮嘱:“做人要懂得感恩,千万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

永远都忘不了,在父亲临终前,每天来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出殡的那一天,来送他的人人山人海,这在当今半空置的农村里是很难见到的一幕。

或者,父亲真的是观音菩萨下凡,生是观音诞,逝又是观音诞。是巧合?还是老百姓对父亲生前的赞美?

父亲安然的走了,没有挂牵,没有遗憾,他将最宝贵的财富留给了子孙后代,那就是“肖氏家规”。(肇庆文明网 资料来源:肇庆市委宣传部、肇庆市纪委监委、肇庆市教育局、肇庆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