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单式”服务很贴心!广东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时间:2023-06-05 09:36:42 来源:羊城晚报

提供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理论宣传普及走深走实,打造群众身边的“点单式”服务……近年来,广东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形成独具岭南特色的文明实践阵地,有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实现县镇村三级阵地建设全覆盖,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8018个。调查显示,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满意率达96.64%,常态化开放、运行良好、群众欢迎的阵地比例为98.34%。

应建尽建

打造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阵地

在潮州市湘桥区卧石村,赞圃公祠是周边群众最喜爱的打卡地之一。这座清朝康熙年间的老祠堂,在2019年经重新修缮后,成为了卧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参观展出的农耕器具,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在潮绣公益课堂,学习传统非遗技艺;走进农家书屋,沉下心来阅读书籍……在卧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多元化的满足。

如今,卧石村以赞圃公祠为中心配套拓展“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整合现有的村级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把实践站打造成了融合乡村大讲堂、农家书屋、潮绣传承工作室、剪纸工作室、农家农耕文化展览区、志愿服务站“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建设传播阵地。

像卧石村这样,整合地方特色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阵地,在广东层出不穷。

江门市打造全国首个地市党委政府大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文明小屋),把碉楼、侨批、小鸟天堂等侨乡特色元素嵌入各功能布局之中;河源市以源城区源西街道为试点,创新实施“筑巢引蜂”行动,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河源路径”;肇庆市在产业园区盘活闲置公共资源,精准对接产业工人队伍需求,建设工业园区(厂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

广东坚持应建尽建,实践阵地全域拓展,各地坚持因地制宜,特色阵地遍地开花。在建强县镇村三级主阵地的基础上,广东各地各部门还盘活整合街区商圈、书店网点、交通枢纽、服务窗口、科普基地等资源,因地制宜延伸打造文明实践基地、站点等各类特色阵地。目前,全省延伸打造文明实践基地、站点、广场、公园等特色阵地1.6万个,“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逐步形成。

在网络时代,广东还坚持数字赋能,积极拓展网络文明实践阵地。推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粤学习”APP、政府网站等实现信息通联、数据共享,丰富网上文明实践内容。注重将线下活动、线下公益课程网络化、数字化,让群众随时随地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目前,韶关、中山、东莞、河源等市搭建了市级文明实践服务线上指挥调度平台,所有县(市、区)均搭建了县级文明实践服务平台。

汇聚“众力量”

文明实践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近年来,广东突出主体建设,文明实践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韶关市仁化县的田间地头,总会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正忙得热火朝天。这支由农技专家和农业致富能手组成的“三农快线”志愿服务队,将志愿服务送到田埂间,面对面、手把手地向种植户传授种植技术与经验。

在江门台山市,“快乐社区”项目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社区“义剪”“义诊”“政策宣讲”等活动,播撒文明种子,助力社区治理。

在惠州市博罗县,无论是大大小小的文体活动,还是旅游景区,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

广东坚持把建强组织体系、壮大实践队伍、提升服务能力作为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点,着力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

据悉,近年来,广东已构建了“1+8+N”志愿服务矩阵,通过加强志愿服务联合会和行业志愿服务协会建设,推动文化、文艺、教育、科技等重点领域,建立省市县三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大力实施广东社工“双百计划”,探索“社区+社工+N”模式,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社区文明实践工作。并动员乡贤群体、爱心企业、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项目资助、结对共建等方式参与文明实践。

目前,全省志愿者人数达2351.2万人,占总人口比例18.6%,成立应急救援、公共卫生、心理疏导等专业志愿队伍2124支。

紧扣百姓需求

推动实践活动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

“之前就听说过‘群众点单平台’,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周围有需求的邻居一起点了单,没想到你们真的带着我们想要的活动来了!”家住清远英德市波罗镇的吴阿姨特地来到英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表达感谢。

原来,吴阿姨所住的波罗镇不少居民缺少医疗保健知识,在晚辈的指导下,她通过“群众点单平台”留下了自己的需求。英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接单”,积极组织了一系列的“送医下乡”活动,为吴阿姨和当地的群众及时送去了健康与安心。

发生在清远英德市的这一幕,只是广东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精准常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紧扣百姓需求,精准设计和实施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明实践项目。

据悉,为及时掌握百姓所需所急所盼,广东指导122个县(市、区)优化升级“文明实践”云平台,迭代“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功能模块,形成供需精准对接的闭环工作机制。各地线上依托“文明实践”云平台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电话专线登记等方式征集民意,线下通过实地走访、网格巡查、设置群众意见收集箱、设立“微心愿”点单墙、征集“民生微实事”等形式收集需求,推进文明实践活动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

作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广东还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平台,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推动理论宣传普及走深走实。目前,广东调动省市县镇村五级理论宣讲体系,组建各领域宣讲团3300余个,动员宣讲员4.5万名,开展宣传活动9.5万场,线上线下听众达3800余万人。

其中,深圳、东莞、汕头、肇庆市实施“新时代宣讲师”计划,推动道德模范、退休老党员、老教师等百姓宣讲队,驻点开展理论政策宣传。广州、惠州的“学习实践大篷车”“新时代文明实践流动巴士”定期驶入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线下移动巡展。深圳罗湖区打造微信群、视频点播、送学上门等“线上课堂”“流动课堂”……多元创新的宣传宣讲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东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建强队伍机构、建立多元保障机制、提高资源调度效能,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升级,指导各地优化升级“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操作流程,针对辖区居民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活动项目,丰富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市民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实践。(羊城晚报)